一、二年级数学新复式教学教案
授课人:袁惠萍 科目:数学 年级:一、二复式
年 级 | 一年级 | 二年级 |
课 题 | 认识图形(一)
| 观察物体(一)
|
教学 目标 | 1.通过操作和观察,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、正方体、圆柱、球,知道它们的名称, 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。
| 1.通过观察、比较,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 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,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。
|
2.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,建立空间观念。
| 2.通过多种活动,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,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、空间观 念,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,体验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。
|
教学 重点 | 直观认识长方体、正方体、圆柱、球的实物与图形,建立空间观念。
|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,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。
|
教学 难点 | 初步认识长方体、正方体、圆柱、球的实物与图形,建立空间观念。
|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。
|
袁惠萍 一、二年级小学数学新复式课堂教学实录
袁惠萍简介
袁惠萍,大学本科学历,英语专业,2009年参加工作。2020年获华亭市教育局“骨干教师”荣誉称号,2019年4月荣获华亭市教育局“最美领读者”荣誉称号。2018年在华亭市第十届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中荣获村小复式教学组二等奖。
评论(45)
课堂生动有趣,层次清晰,学生积极性高
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动手的能力
好
值得借鉴学习!
老师上的不错
复式课堂教学让数学的学习更加富有激情
观察能力很重要
袁惠萍老师对课程的安排非常接近,让两个年级的学相互学习巩固。非常好。
岷县秦许乡大族沟教学点郎小青:练习模式开启
通过多种教学活动,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,同动同静,在无形中促进了不同年级共同进步
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、动手能力 ,也培养了小组合作能力
同动同静模式得到了灵活的运用。
同动同静的复式教学模式下,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。
同静同动,值得学习
教学模式值得借鉴。
袁老师上课层次清楚,安排合理,注意新旧知识点的联系
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,学生练习时,教师能及时指导
同动同静环节清晰,值得学习
同动同静模式在袁老师的课堂上充分体现,并获得了明显成效!
本节课以两动两静的形式组织教学。
袁老师的课堂充分发挥了复试课堂的优势,体现了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特点
袁老师的课堂充分发挥了复试课堂的优势,体现了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特点
图形的认识和观察物体相互关联,学起来事半功倍
值得我们小规模学校借鉴和学习
值得学习借鉴,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。
於孝丽
引导合作学习,与实物结合,同动同静,值得学习借鉴
袁老师这节课 用到了同动同静 师生互动积极
课堂学习气氛活跃,教学过程中小仿大,大帮小,活跃而不乱,值得我们学过习!
同静同动,值得学习借鉴
袁老师的教学设计动中有静,动静结合,是新复试教学模式的完美体现!
合理安排课程时间,同静同动,课堂灵活,
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
袁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同动同静模式,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不仅节约了时间,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。
引导合作学习,与实物结合,同动同静,值得学习借鉴
同动环节,教师教,123+,4-。学生学124+,。同静环节教师教1234+,学生学123+
课堂教学环节紧凑,动静环节明细合理,同动123+,4-;同静123+,4-。
课堂在运用同动同静的教学模式中,通过小仿大,大帮小的教学过程,既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能力,又培养了小组的合作力,值得我们借鉴学习。
同动环节:教师的教124+ ,3-+;学生的学123+,4-。同静环节:教师的教123+,45-;学生的学123+,4-。
各位老师,可以大胆在自己的课堂里尝试吧!
学生能与同伴进行互助合作学习,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、动手能力 ,也培养了小组合作能力。
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同动、同静,充分体现出了复式教学的优越性,教授过程大帮小,练习过程中教师融入学生中指导。同动部分123+,同静部分1234+。
袁老师的课堂,同动部分123+,4-,学生部分1234+,同静部分1234+
教师同动1、2、3+,4不加不减
值得学习借鉴
充分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动手的能力